春光作序,万物和鸣。4月5日,知名文化学者、中央民族大学教授、《中国诗词大会》常驻嘉宾蒙曼走进太湖,以脚步丈量文脉,用诗心对话山水,从五千年文博园的古朴典雅到花亭湖的碧波荡漾,再到赵朴初文化公园的翰墨飘香,蒙曼在这片厚重而灵秀的土地上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。县长吴海宏,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赵伟会见或陪同蒙曼老师一行。
首站来到国家4A级景区五千年文博园,穿过徽派建筑的斑驳光影,步入根雕馆内,目之所及都是岁月沉淀的根雕造型,形态各异、栩栩如生。蒙曼教授俯身细观木纹肌理,轻闻着自然造根留下的气息,尤其是看到根雕版《四大名著》中一个个古香古色、活灵活现的人物时,更对艺术家巧夺天工的技法赞叹不已。在云草画制作现场,蒙曼教授被手工大师的精妙工艺深深吸引,其精湛入微的“手笔”让蒙曼老师专注鉴赏,久久不舍离去。行至烙画馆,烙画艺人正手拿灼热的烙笔全神贯注地描绘着,蒙曼被他们独运匠心深深打动,当看到自己的形象以烙画的形式呈现在画板之上,她惊喜地向烙画致谢并亲自动手感受了一番烙画“以火为墨”的魅力。
随后,蒙曼教授泛舟花亭湖上,登上船顶,极目远眺,花亭湖的浩渺风光尽收眼底。清风吹过,微波粼粼,蒙曼教授深情诵读赵朴老的“千重山色,万顷波光”并感叹道“这不就是‘浮光跃金’的景象吗?”随着花亭湖的碧波流淌,蒙曼的思绪也被拉得更远,从“一门四进士”的翰林美名到“梨园一叶”的京剧传奇,从“白云涨川谷”的山水诗意到“义渡、义学、义茶、义仓”的仁爱情怀,蒙曼教授与太湖人民亲切交流互动,在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寻觅太湖这座古城独特的气质。徜徉在花亭湖的水光山色中,蒙曼教授吟咏并解读着太湖状元赵文楷游西风洞所作的五律“古寺云深处,扪萝问牧童。鸟盘秋色外,人语暮烟中。厨盖千年石,岩呼半夜风……”用生动的语言重现诗文中秋季傍晚的山林情景,感悟文字中与“月黑见渔灯,孤光一点萤”相呼应的光影意境,并一语点出“这盏灯是诗人长明的心灯”。沉醉在诗词太湖中,不知不觉间就抵达了朴初故里,秀美寺前。
暮色渐染,沿着青石阶缓步而上,蒙曼教授踏入赵朴初文化公园,苍松翠柏间,庄严肃穆又亲切慈祥的赵朴初铜像静静矗立,蒙曼及同行人员久久伫立,深深鞠躬,向朴老的慈悲之心和济世情怀致以敬意。步入诗词碑林,修竹掩映,青石错落,蒙曼教授驻足于镌刻着朴老诗词书法的碑石前,指尖轻抚石刻上的字迹,感受字里行间的深情,不由得轻声诵读,仿佛在用最温和的方式与赵朴老同频对话。轻闻墨香,走进状元府,这里不仅是赵朴初的故居,更见证了太湖“四代翰林”的科举传奇。在陈列馆内,她细细品读赵氏家族的诗文手稿,了解其生平事迹,不禁感叹赵氏家族深厚的家学渊源和太湖厚重的文化土壤。
湖山静默,文气绵长。临别时,蒙曼回望着暮色中的赵朴初文化公园,在依依不舍间,告别了这场探访太湖的文化之旅。文化之旅中,花亭湖的碧波不仅映照着山色,更荡漾着千年的诗韵;赵朴初的诗词墨迹也不再是静止的文物,而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载体。蒙曼教授用学者的视角,立足太湖乡土,纵横华夏千秋,带领我们感受古老文化的青春活力,寻觅历史深处的时代意义。(记 者:刘 辉 叶玲玲 詹 霖 王 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