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城附近200元二维码_快餐500元2小时联系,400快餐三小时qq二维码,全国楼凤约平台

中国文明网 / 安徽文明网群 / 安庆文明网
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/ 道德建设 / 身边好人
铁肩担道义 大爱谱新篇
发布时间:2025-04-18

在新仓镇转桥村中一组,有这样一位普通平凡的中年男人,他用自己外出务工攒下的多年积蓄,默默地支持兄弟家庭,为弟弟治病并还清债务,并毅然接过抚养两个侄子成长的重担。朴实憨厚的农民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中华传统美德,用大爱谱写出兄弟有情,人间有爱新的风尚、新的篇章,在当地传为佳话。

他叫汪学德,男,1972年出生,普通农民。汪学德有姐姐哥哥,2个弟弟,男孩中他排行老二,在农村属于一个大家庭,姐姐哥哥弟弟都先成家成子。2012年之前,小学三年级文化的他之前一直靠外出务工生活,收入与生活相对比较稳定,一名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。倾家荡产救胞弟,手足情深感乡邻。2009年,最小的弟弟查出患有重病,四处求医问诊的医疗开支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拮据。经多方治疗,2012年年初,年仅30多岁的弟弟撒手人间。同年年底母亲也因伤心积劳成疾而离世,两位亲人的离去一下子打破了原本幸福平静的生活,给这个大家庭带来较大的打击。在弟弟生病期间,他先后与哥哥拿出了常年在外务工积攒下的积蓄5万多元和2万多元进行了帮助。

2019年大弟弟又查出患有重病,让整个家庭雪上加霜,因不堪重压,2021年年底其弟媳离家出走,丢下年满4岁和13岁两个小孩相依为命和身患重病的弟弟。此时,汪学德接下了照顾弟弟和侄儿的重任。高昂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。面对生死考验,汪学德没有丝毫犹豫,他掏出全部积蓄,变卖家中值钱物件,甚至四处举债,只为给弟弟争取一线生机。那年,他白天在工地上挥汗如雨,晚上守在病床前悉心照料,用肩膀扛起了弟弟生的希望。

2024年10月汪学德的大弟弟终因病医治无效去世。其弟弟长达5年时间治疗,花去了他外出务工攒下的积蓄14万多元,另代还借款8万元。弟弟去世时,一度出现了无钱安葬的惨淡局面。一时间,凄惨的家庭经历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,汪姓家族叔伯纷纷出资安葬的事迹一度感染着全社会,引发社会关注。新仓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,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慰问和进行政策帮扶。所在村“两委”及时靠前工作,开展募捐行动,落实政策要求。新仓商会、太湖县仁爱协会、太湖县女企业家协会、汪氏家族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、爱心组织纷纷前往解囊相助,捐资捐物及看望,展开了一场场爱心接力行动,大爱无疆,人间有爱,慰问场面一度感人泪下。

汪学德的壮举赢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,其弟弟生病期间,汪学德铁肩担道义,默默无闻地用一个个实在的行动,谱写出了一段兄弟情深似海、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,用自己的言行完美诠释了长兄如父、仁爱无价的人生真谛,展现出新时代农村人的社会新风尚,大家为他竖起大拇指。

义无反顾接遗志,柔肩扛起养育担。

2024年,弟弟因病离世,留下两个尚未成年的孩子。望着眼前柔弱的两个侄儿,汪学德红着眼眶搂住他们:“别怕,只要安心上学,以后大伯就是你们的爹!”。已54岁至今未婚的汪学德,身上又压上了一副重担。从此,又开始了新的奋斗,为了供孩子们读书,他凌晨四点起床干农活,下河塘抓鱼摸虾,只想换点小钱,只想为孩子们多挣一份学费;为了辅导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小侄儿功课学习,每晚在家汪学德都会笨拙地学着操作智能手机为他辅导作业。由于自己文化程度有限,碰到不会的作业他只能主动买点零食请邻居小朋友上门辅助,只要能帮助他侄儿学习,他什么法子都去想。有人问他图什么,他搓着皲裂的手笑道:“只要孩子们将来有出息,我做什么都值得”,言语虽简,却道出大爱。

善行无声润乡土,德耀乡村树丰碑。

汪学德的事迹在转桥村口口相传。他总说“都是自家人,该做的”,却不知这份无私行动已化作乡风文明的一座灯塔,一个新时代文明新风尚,成为一个孝老爱亲的模范。面对赞誉,他说:这都是我应该做的。

没有豪言壮语,只有默默付出;没有惊天动地,却感人至深。汪学德用最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血浓于水的家风传承,更以一颗赤诚之心点亮了道德之光。他的故事,是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注脚,也是时代呼唤的善行榜样?。ㄍ?ensp;勇  刘燕飞)